作为国内第一批管理方法规模提升500亿的量化私募基金,明汯项目投资保持着优异的长线投资销售业绩。回望发展过程,明汯项目投资可谓一往无前中与中国私募基金量化一起成长。最近,大家十分荣幸地邀约明汯项目投资创办人及经理裘慧明老先生,来给大家解读中国量化私募基金,及其致力于量化的明汯项目投资。
1
量化更偏重于公开的、结构化的数据
Q:最先想请你简易描述一下量化项目投资究竟是什么?与大家比较熟悉的主观项目投资对比具备怎么样的特性?
裘慧明:我从事21年以来,量化项目投资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从早期、传统、以金融逻辑为基础的线性模型,发展到今天,很多选用机器学习算法及其深层学习方法,但以不变应万变。
从广义上讲,量化项目投资(Quantitative Investment)是一种以历史记录为载体、以实体模型为基础、以量化交易为手段的投资方式。“以历史记录为载体”——数据信息是最关键的基本;“以实体模型为基础”——运用数学分析模型,不论是之前传统金融模型、线性模型,还是被大量所采用的机器学习算法的建模,或者近几年所采用的深度神经网络的实体模型,实质上都是以数据信息为载体建立模型。对于买卖方式,因为量化通常会交易中心有流动性的标底,所以一般“以量化交易为手段”。
根据他们的了解,我们把量化项目投资界定为“把前沿的科技进步与对市场的深刻领会做合理融合”,只是紧紧围绕对数据的采集和发掘,并不能找寻市场运作规律性。以往有一段时间,由于量化表现的尤其突显,有一部分投资人换句话说组织很有可能神格化量化,感觉量化随时随地都能造就非常优秀的盈利。又有一段时间量化主要表现很有可能没达到大伙儿预估,就觉得量化项目投资彻底不可靠。这几种极端主义的思路很有可能都不太可用。量化项目投资有着自己的相对优势,也有一定的局限。刚刚讲过量化投资是以数据为载体,实体模型为基础,因此一般来讲,数据点和数据存储结构越来越非常容易模型,数据信息非常少是非常难模型的。例如一件事情历史时间上才产生五次,如何建模型?数据点,尤其是结构化的数据点越多的情景里,量化的优点越多。那哪种情况下数据点多呢?一般都是周期时间短一些、标底较多的,所以一般大家认为短周期的个股很有可能比较适合量化。针对量化项目投资来讲,只要是有流动性的标底就都能够买卖。
针对股市投资,持股也会更加分散化,能更好地跟踪指数,在评定层面会稍微非常容易一点。当然也不是说量化在任何时候都要很有优势,从历史里看,特别在市场大幅度转变时,比如我亲身经历的2007年8月,那时候大家认为有一个量化的“灰天鹅”,也有2020年3月疫情的情况下,这种事情全是在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过的或是非常少发生过的,对量化来讲就难以找到合适数据信息进行训练。在这种风格大幅度转换的环节,以往总结出的规律性在这个阶段很有可能不一定合理。也有“一九市场行情”,例如2017年上半年度,由于量化均值持股较为分散化,并且在中国票少,中发票多,量化很有可能均值会拥有中发票多一点。
“一九市场行情”时票子涨得比较合适,中发票或是下跌的,因此那时量化表现的很有可能也不如出色的主观风险投资机构。量化和主观性并不是相互竞争或互相排斥的方法论。不论是量化或是主观性,都是属于价格发现,全是能够更好地去捕获市场的错误标价,减少数据的不一样,预防价格扭曲。我刚才也讲了,量化在中国短周期上有一定优点,但是随着周期时间变长数据点减少,主观性项目投资则比较会更有优势一点。我们都知道二者是并肩而立、并不是对立面,都是在不一样周期时间、不一样方面上去发掘市场的有力价钱,仅仅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控制方式:量化更偏重于公开的、结构化的数据,尤其是价量里的数据信息;主观性项目投资一般更重视于基本面的深度调研。从国内A股的视角,二种投资方式都从分别层面让市场更高效、更成熟,都是重要的参加者,在投资人个人资产配置中能够产生合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乃至结合。不论是量化或是主观性,只需在自己的相对优势领域内搞好项目投资,都可以为客户造就非常好的使用价值。
2
变长看,中国量化私募基金的发展归属于“坎坷中前行、量变到质变”
Q:从您归国开展量化层面的创业(那时中国量化还一开始),到今天全部量化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那样一个过程出来,你对量化的发展和未来是怎么看的?
裘慧明:在过去的十年,量化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股指期货是2010年上市的,一开始的时候,股票的量化做的特别少,当年的量化组织绝大多数做股指的量化或是期货交易的量化。之后2013年私募基金获得法律法规方面的合理合法影响力,量化发展就加快了,自然全部私募行业的发展也加快了。因此过去几年里量化的管理规模确实有较为大幅度增长。这上面离不了好多个因素的累加功效:
最先,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特别是在近些年发行股票股票注册制全方位向纵深推进,A股市场交易品种持续扩充,对冲工具日益丰富多彩;
第二,前沿科技不断突破,数学课及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的尖端人才不断累积。像阿里巴巴、腾讯官方、百度搜索等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企业,也帮量化机构的发展带来了人才和技术性的积累。
第三,理财新规大背景下,量化资管产品变成住户资产管理关键方式之一,商品规模得到迅速发展。
市场上有一些见解,觉得量化以往三年发展得太快了,这个观点我是不太赞同的。
假如往日不是很关心量化私募基金,可能会觉得最近几年发展脚步迅速,可事实上,2010年逐渐,期货交易量化就成为了市场上比较关键的参与能量。而2013年起,个股量化也逐步发展下去,到2015年,量化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就抵达2000多亿。自然,当年的2000亿很有可能带一部分杆杠,且主要是以对冲交易商品为主导,因此基本并不太牢固。
如果将2015年的2000亿当作一个参照指标值,那时候到现阶段的万亿元规模,8年时间里也只扩大五倍上下,与同一阶段的主观私募管理规模增加倍率对比,实际上相差不大。
2015年后半年股指受到限制、2017年“一九市场行情”等客观因素促使2016-2018年量化私募基金总体发展上遇到一些考验,规模一度没增反被降。其实这一段时间大家都默默地累积,如搭建团队、迭代更新实体模型这些,整体实力获得了提高。大家时下比较熟悉的百亿元量化私募基金名册同2015年较为有名气的量化私募基金名册对比,也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除此之外,如今量化双头商品获得了投资人的肯定,成为了流行量化商品,规模占有率远高于对冲交易产品。
我们觉得量化私募基金过去几年的发展脚步符合预期,变长看,或是“坎坷中前行、量变到质变”发展,行业整体十分稳定。现阶段A股中总体技术专业投资者约占20万亿元,在其中量化私募基金万亿元上下,只占市场的约5%,这其实不算一个很高的占比,或是低于国际性均值。现阶段量化在国外仍处于早中期发展环节。
3
不断高投入,以保持在智力和算力里的相对性领先优势
Q:量化是智力和算力的双重市场竞争,根据这俩视角,明汯如何看待将来?准备如何布局?
裘慧明:明汯是2014年成立的,而买卖科学研究从2013年就开始做了。经过多年的不断投进产品研发,大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硬件配置、行研架构、交易软件上都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在业内有一定的领跑综合性优点。我们有包含个股、期货交易等多种产品覆盖的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从周期时间上来看,大家在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股票基本面都有一定的累积跟科学研究的深度。
每一家公司都要选择一条合适的发展途径,对明汯来讲,大家很早就确认了“体系管理扁平化设计 行研管理体系去中心化”的组织方式。大家公司的特点也是有较多的来源于海外的优秀人才,我与我的合伙人都是在国外顶级组织工作过。我在2001年就开始从事量化领域,对金融业市场有一些了解,对传统金融理论也比较熟悉;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一大批对机器学习算法、深度神经网络有深入功底的人才。因此我们主推“把前沿的科技进步与对市场的深刻领会做合理融合”。
除此之外,我在海外读博与工作加在一起有17年,身旁很多小伙伴都从业量化领域,因此在海外团队建设方面相对来讲站在较为前边。像我们如今,国外精英团队就贴近二十人,其中还有七八位较为杰出,在海外量化领域最多有20很多年的工作经验,如高盛公司,还有其他的大投行、大金融衍生品有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当然还有直接从国外常青藤名校、中国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引来的刚毕业的医生这些。大家较为早地构建海外的人才储备,并跟国内精英团队紧密沟通交流,两侧精英团队能实现高效协同。
在智商层面,大家不仅招中国顶尖人才,也在海外招顶尖人才,希望把大家的专长结合在一起,一同在整体量化投资的架构里边把管理体系搭得更好。算力层面,对于我们来说算力肯定需要充足资金投入,但并不是说算力投入跟投资能力增长中间完全就是线性相关,最重要的还是优化算法。但是完成这种优化算法,必须有充足的算力。伴随着科技的最新消息,大家持续加大对算力投入,包含近些年在机房建设方案、GPU网络服务器、数据库系统等资金投入大量的资金,自始至终确保他们的硬件配置在市场上归属于高配水准。总而言之,我们一直在智力和算力中进行比较大投入,以保持相对性领跑的优点。
4
一路走来,明汯持续应对挑战、超越自我
Q:明汯是国内第一批管理方法规模提升500亿的量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规模提高的前提下,你们也会面临困境。请问一下明汯如何面对同规模提高相匹配的投研能力和管理水平挑战?
裘慧明:最为关键的还是精英团队无间断开展研究与开发。能持续给投资者造就收益的决不是一个实体模型。许多投资者有一些误会,觉得存在一个神奇的实体模型,开发出来就能一劳永逸地为客户赢利。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市场不断演变,因此实体模型也要不停演变。由谁来核心模型的演变?是行研精英团队。企业的发展过程便是一路上不断地应对挑战、处理考验,而规模一定是其中之一。
2015年,明汯在市场上迅猛发展。2016年,由于当时升贴水特别大,对冲交易商品销售业绩十分难做,对超额收益水准就需要明确提出更高要求。2018年,对策实体模型也遇到考验。2020年后半年,明汯变成市场上第一批管理方法规模提升500亿的量化私募管理人,获得较多的关心。而当时的超量的确遇到一些考验。但是我们或是坚信团结合作:每一次碰到困难,精英团队都会去寻找难题、总结问题,资金投入大量,寻找解决方法。大家在2021年上半年度克服了各种问题,经受了磨练,用持续稳定的超量证明了自己。
2020年后半年逐渐,他们的管理方法规模从没小于500亿。回头巡视,你说我们犯过不正确并没有?毫无疑问犯过不正确。人在投资之路里很难一点不正确都没犯,但当然要汲取教训。从2020年后半年到2021年的春天,大家超量有一些起伏,这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将来融资节奏感要更慎重。我们都是第一批提升500亿的,那时候的确碰到了一些全新升级考验:在这样一个规模下,跟市场也是有互动的,不可以假定和市场彻底单独,那就会有原先没碰到过的难题。给我们的启迪与思考是:未来在对策容积上要更慎重一点,对策容积跟融资节奏感要进一步兼容。将客户股票投资风险跟产品风险收益进一步兼容,能够让客户购买到合适它的股票投资风险的产品。
回头巡视,任何一家企业包括投资企业,都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们一定要有一颗为客户服务心的,不能放弃,努力做好自己投资,为客户造就长期性良好的收益。将来我们肯定还会有更多的考验,可是我们相信团结合作,相信未来朗诵我们会解决得更好。
5
投资能力最终都会表现在中远期的业绩上
Q:您觉得管理方法规模跟收益中间,是不是肯定所谓成反比的线性相关呢?
裘慧明:毫无疑问,若是在投资能力相同的情形下,管理方法规模小一点,收益会高一些。但是我们觉得,管理方法规模是收益和投资能力的函数公式,管理方法规模和收益确实有一定关联性,但并非成反比,最核心的或是投资能力。同样管理方法规模,投资能力越高,超量收益越高;同样收益,管理方法规模越多,则投资能力越高;短期内规模增长比例低,相对来说规模对收益影响的比较小。不论是主观性或是量化分析,都是有管理方法规模比较大的组织作出非常好的收益的例子。评定一家机构的投资能力,是最难的一件事情——假如很容易评定,那投资者全都能买到比较好的产品,或是从前的收益跟未来收益都一样。但这简直根本不可能,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我也只能说成讲一下我个人的观点。管理方法规模数量级不一样,则难度系数不一样,管50亿跟500亿的难度系数完全不一样。很有可能量化分析私募管理人能更好地评定,相对来说,你观查两三年,也可以大概看得出这一家量化私募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到底如何,由于一切最终都会表现在中远期的业绩上。但在2020年又有新的转变,因为大家的规模都提高得特别快。对客户而言,去评定“究竟我投哪一家更强”难度变得更加大。国外为何相对来说好投一点?如果我没有特别多的时间与专业水平,我图省事就真立即投D.E.Shaw、Citadel就可以了,因为我们在过去的十余年管理方法规模提升并没有那么快,并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充足证明了自己的投资能力。
中国因为处在不一样的时期,评定“新增加那么多规模,未来收益也会受到多少危害?”相对来说难度系数大一点。大家在2020年后半年对于此事有很深的感受。因此在我们看来,在一定管理方法规模数量级上仍获得比较很不错的、超量且较为稳定(不能只是高,由于高很有可能是承担了一部分极端化风险性)的成绩,磨练精英团队总体行研能力和对策完好性。以我的经验,融资节奏感上应非常谨慎。例如就算如今600亿 管得很好,也别一下子募许多资产,迟缓融资,让实体模型在逐渐增长的规模上经受磨练。针对量化分析双头产品的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或是观查管理人的长期性超量收益的稳定和长期复合的收益率状况,及其短期内融资增长速度。
6
高抛低吸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预测性收益
Q:您刚才说,过往的历史时间销售业绩或是体现了管理人的管理方法能力。那高频策略的管理员是不是可以高抛低吸呢?在他超量好一点的情况下,就追进去,超量一旦不太好,就能赎回来。假如说容许这种申赎体制,用这种高抛低吸的出入形式,收益上是否会更强?
裘慧明:如果能把纯的超量能力提取出来,又可以把这种超量的来源整理清晰,这样做有一定的可行性分析,但是要脱离出去纯阿法尔很困难,尤其是在中国,一般而言很有可能做一定的设计风格曝露。在设计风格曝露时,像销售市场暴跌,价值股跑的比较合适,量化分析跑的一定会差一些;市场大涨的时候,强势股好一点的情况下,起伏率高的个股主要表现好时,超量表现好一些。但有时候这实际上并不是体现这家机构的投资能力的改变,反而是销售市场的影响因素。与此同时因素周期时间越少,相对来说其容积就越不容易承受规模增长。因此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你就会发现,这到底要变成模棱两可的事情了。
7
我们希望顾客更多为长期性视角看投资
Q:假如说把投资者分成高、中、低三档不一样风险群体,站在当下各自看来,现在能不可以配?要配是多少占比?能否满仓干?
裘慧明:有关“实际是否如今配、还是什么情况下配,或是销售市场如今处在什么时期”这种情况,我觉得不是我可以回答的,应当去问卖方分析师。但是我个人见解是,这特别难分辨。对客户来讲,我们还是我希望你能更长时间地看待问题。比如你看五年的周期时间,那么到底是如今进来,或是2个月后进来,差别相对来讲非常小。我一直在讲,期待投资者不要问这种问题——“现在我投还是一个月之后投更强”?我觉得这样担心收益不大,而且这些小一点收益的可预测性也非常差。希望投资者问的是更长久的难题:比如说我的资金是怎样的属性?我自己的资产可放多长时间?假如你资产必须放三年以上,我一般都强烈推荐投双头,由于你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性是很有信心的。如果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是长期向上的,而且你的投资周期时间在三年以上,我建议可以选择双头作为主要配备。可是比如有客户说,我居然是买信托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双头对于我太探险了。假如你是这样的喜好,花费时间融入,那即便说你的资产属性是超出三年的,很有可能配备低风险的多策略对冲交易的产品会更舒服。不一样顾客有着不同的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对她而言很有可能挣20%所带来的开心比较有限,可是亏10%带来的痛苦十分极大。对于这些风险厌恶型的客户,即便它的投资周期时间非常长,也比较合适投低风险的产品。针对资产周期时间短一些的,例如只有放一年,到一年以后毫无疑问要用的资产,像这样的顾客,一般还是比较适合买低风险性或是中风险的产品。假如是一年期的资产,就真不太建议你来配双头产品,由于择时特别难,谁也不能保证双头产品如今投进一年以后100%赚钱。如果去担心现在买,还是应该等一个星期、等一个月,我认为仙人也没有能力对你说明确的答案,并且虽然你选对了,可能带来的收益也非常有限。对于我们来说,参加销售市场很有可能是最关键的。在参与销售市场前提下,再挑选到出色的组织,随后坚持下来,除非是这家机构的确有个体性的改变。大家首个自主管理产品在2015年2月公布,依据统计分析,顾客拥有时间越久,均值年化利率收益越大。
8
想好自己的投资总体目标 坚守初心
Q:站在专业投资人视角,您我建议大家怎样管理自身投资里的负 面心态?应当怎么应对?
裘慧明:个人股票投资风险不一样,预估也不一样,许多投资者投入市场时是不太理智的,进去的时候也没想好,仅仅觉得别人赚钱,或是听见销售市场非常好,因此进来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有一部分人在亏损的情况下抓不紧。因此最主要的是,进去逐渐就需要想:我这一大笔钱能够投资多长时间的?怎么会来投利益产品?选产品是因为什么?正中间有什么变化?假如是要想投机性一把,那当年的确定便是错的。我刚才讲过,假如你既需做短期的销售市场择时,又需做短期的私募基金经理的择时,这一难度系数超大。但如果觉得私募基金经理的团队特别强,长期性销售业绩也非常好,我自己的资产也是具有长期性属性的,我觉得减仓20-30%是能承受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想一想:标准影响了并没有?营销团队股票基金的管理有什么变化吗?其它的要素有什么变化?例如,你的资产属性转变了没有?假如这都没变化,仅仅销售市场有一段表现不好,例如近年来最差的情况下销售市场下滑都超过30%了。这样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如果你没有非常强的择时能力,还是应该坚守自己的投资初衷。从历史的经验看来,坚持不懈该笔投资,要比使自己受心情核心、高抛低吸的结果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