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读研究生时,第一次坐公交是去高尾山看樱花,东京女孩羽田当做我自己的导游员。由于没有相连的空位置,我与羽田挑了2个前后左右间隔三排的位置。
车子发动后,我张口向羽田询问道,高尾山的樱花和日本富士山的樱花有什么区别,这时候看到的樱花是什么颜色的。由于响声其实不算大,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当之处。但是想不到的是,一向开朗的羽田并没马上回答我的讯问,只见她拿出了手机上,低下了头。
不一会儿,我自己的手机响了,羽田短信:高尾山的樱花有许多种,种类不一样,色调也不一样……还没看完,短消息再次来了,或是羽田的:把手机调成震动吧,自己的手机声有一些响哦!
我奇怪地了解缘故。羽田在短消息里解释说:“没有人会到日本的公车上大声说话的,不信你看看。”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车里静得像没有人一样,并没有讲话声,并没有在车内吃零食撕拆包装袋子的声音,乃至车里也没有移动电视,没有那吵人的广告。我甚至觉得气体有些紧张,我能清楚地听到自已的喘气声。
令我感到宽慰的是,并没有人凝视着我,乃至前座的这对情侣都没有回过头。他们不仅不去打扰他人,并且还能原谅别人的躁动不安所带来的影响!
“你能表述,能够哈哈大笑,但是不能打扰别人。因此在公共汽车上,清静是最好的选择,日自己把安静的习惯的养成了,带到了每个公共场合,就算那边很有可能空无一人,就算时长很有可能恰好是深夜。”羽田在信息里接着说。
替人着想反映的是一个人的优良素质,当这种做法变成人民的一种习惯,那么这个我国终将离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行为更近一步。